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4|4914(2017)09|122|03
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发现,现在国内关于人民币国际化方面的研究极为丰富。但研究焦点大都集中于怎么样采取有效手段促进人民币国际化。
2010年,尹亚红在研究中指出:人民币和港元的一体化可有效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步;2009年和2012年,王元龙和陈雨露分别提出若干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具体方案;2013年,苏怡与李进在研究中指出:在人民币国际化道路上,达成人民币的地区化是其要紧首要条件与步骤。由此便可看出,目前的研究重点在于对人民币国际化路径的研究之上。在人民币视域下的中国金融改革方面,研究还是比较缺少的,而金融改革同样也是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要紧方法,所以,加大这方面的研究也就看上去尤为必要。
1、人民币的国际化背景
人民币的国际化有其势必背景,为更好地剖析人民币的国际化背景,本文特从国际与国内两个层面进行剖析。
(一)从国际层面看
2008年以来,美欧等国产生的金融危机及主权债务危机不同程度上对现在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导致紧急创伤。同时,亦为国内人民币的国际化创造了好契机。
2009年7月,国内政府开始尝试外贸以人民币结算的试点工作。自此之后,人民币在国际化方面获得了一系列客观成绩。此外,全球经济的再平衡与可持续进步的达成都需要人民币走向国际化舞台,国际金融界已经充分认识到人民币国际化对国际金融所产生的要紧用途,譬如,人民币国际化可以使国际经济与金融变得愈加多样化,由此而增加其稳定性等。
(二)从国内层面看
在将来,中国要想达成经济的可持续进步,达成人民币的国际化是极为关键的。现在,不少专家、学者均预计将来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贸易国家。不过,在中国所有国际贸易中,有非常大一部分都是以USD来结算的,这对中国参与国际贸易的厂家来讲是很不利的,有着很巨大的汇率风险。同时,为有效控制国内宏观经济运行风险,也迫切需要达成人民币的国际化。
2、人民币的国际化进展
人民币的国际化对国内外汇贮备的安全产生巨大的正面影响,对树立国内国际化的形象有正面效应。截至现在为止,人民币的国际化已获得初步进展,具体主要体现为:外国央行开始持有更多人民币资产;人民币外贸与直接投资用增加;人民币的流动性更强,证券投资管制也稍有放松。下面,便对此进行一一详细解析。
(一)外国央行开始持有更多人民币资产
截至现在?橹梗?国内政府陆续向海外投资者批准的银行间债券投资额度早已超越6000亿元人民币。其中,一半以上的数额配发给海外主权财富基金及中央银行。而国内政府在香港区域所发行的人民币债券,同样有非常大一部分分给了海外中央银行等金融投资机构。当下,虽然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比重仍然较小,但相较于之前而言无疑已获得肯定进步。据权威部门统计,截至现在为止,世界范围内大约有40个左右的国家或区域央行不同程度上进行了人民币资产投资,还有不少国家的央行筹备以后进一步增加好友民币资产投资。以尼日利亚为例,该国央行约10%的资产为人民币资产。马来西亚在2006年的12月宣布要将人民币纳入主要储备货币的行列,随后,泰国、韩国与尼日利亚也做出了如此的表态。到2012年3月,日本公布了其将要购买中国国债的一系列计划,成为第一个将人民币当作储备货币的发达国家。同年4月,澳大利亚也宣布称要计划将约百分之五的外汇资产投资到中国的国债当中。这样来看,人民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俨然已获得初步进展。
(二)人民币外贸与直接投资用增加
第一,在外贸人民币的结算进步方面。国内政府于2009年初正式启动五个以人民币结算的外贸试点。进步至2010年,外贸人民币贸易结算试点范围飞速扩大至国内20个省市。
2013年,外贸人民币贸易结算试点扩大至企业。有关政策明确指出:国内范围内所有从事常常性项目结算的企业,均可借助人民币进行外贸结算。
第二,外贸人民币的直接投资方面。自2011年年初起,国内的大多数企业便开始用人民币推行境外投资。进步至2011年十月份,该政策范围又得以进一步扩大,规定:外商也可以用人民币直接进行投资。在此基础上,还进一步对结算步骤进行简化。据有关数据显示,2012年用人民币进行结算的外贸投资总额已经达到了5337亿元,相较2011年,增长了88%。
(三)人民币的流动性更强,证券投资管制也稍有放松
第一,国内和其它国家央行签订人民币互换协议。国内央行自2008年伊始,先后与世界上20多个国家或区域的货币管理局正式签署人民币互换协议。进步到今天,其互换总额早已超越两万亿人民币。
第二,在证券投资资本管理方面。在岸人民币金筹资产可得性的提升对人民币国际化起到了很大的促进用途,就这一方面,近年来也有不少进展。譬如,QFII额度的扩大、人民币QFII(RQFII)的颁布让离岸人民币在内地的投资成为现实等。QFII的投资总资产在2013年的6月就已达到450亿USD。而RQFII在2013年7月份的投资总额也历史性的突破1200多亿元人民币。
第三,人民币离岸中心及其商品的进步。过去非常长一段时间以来,国内政府均积极鼓励且大力支持香港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近期,国内台湾区域与新加坡和伦敦也都进入了这一行列。到现在为止,香港俨然已进步成为最大的人民币离岸中心,约占所有用人民币推行贸易结算总额的八成左右。 3、人民币国际化进展与中国金融改革的关系
现在,国内外金融环境均需要中国推行金融改革。从国内环境来看,国有银行对国内金融的控制程度高,金融业经营的深度有待加深,金融结构不合理,经济下行中存在通胀风险。从国际环境来看,中国存在很多的外汇储备(主如果USD和美国债券),人民币继续升值空间已不大。国内外重压均需要进行金融改革。人民币国际化进展和中国金融改革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为深入剖析人民币国际化进展和中国金融改革之间的关系,特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剖析:
(一)从贸易结算范围来看
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量在海关货物贸易中所占的比重飞速从2012年的2.2%增长到了2013年的11.7%,并且,2014年的首季的数据表明,这一比重又上升至了18.4%。最近内增长的速度的飞速提升不只说明内在的人民币用需要在不断扩大,还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外贸人民币业务的便利性在伴随人民币离岸业务的进步而不断提升,这在非常大程度上提升了人民币在贸易结算这一范围当中的国际地位。
2013年十月,人民币便取代了欧元,跻身于第二大的国际贸易筹资货币地位。
2014年,瑞士法郎全球第七大支付货币的地位也让人民币所取代。之后,中国人民银行与德意志联邦银行、英格兰银行签署的合作备忘录等也进一步促进了人民币在伦敦和欧陆大市场中的买卖和用。
(二)从储备货币潜在功能的发挥范围来看
在2009―2013年这一段时间内,国内累积签署了规模总额超越2.5万亿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除去亚洲的韩国与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外,还有欧洲、西亚与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由此便可看出,中国在促进人民币国家化方面所做的努力已经打破了地区限制,开始从多个层面来一同推进了。中国金融的改革是人民币加快国际化节奏的最重要原因。金融范围的革新、资本项目的开放、汇率和利率的市场化等改革的推行,都很大地推进了人民币的国际化,但同时,也为中国金融带来了肯定风险。
4、人民币国际化视域下中国金融改革的推进方向
进入21世纪后,国内金融改革节奏不断加快,一系列金融革新活动也不断涌现。此外,伴随国内实体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内在国际经济体系中所占地位也在稳步提高。不过,与之不相适应的是:截至现在为止,人民币在世界货币金融体系中仍处弱势地位,人民币国际化在将来仍有非常长一段时间的路要走。现在,人民币国际化视域下的中国金融改革日渐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问题。在人民币国际化视域下,中国的金融改革到底何去何从呢?笔者觉得,在人民币国际化视域下以后中国金融改革的推进方向应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市场化利率
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要关注如下两方面内容:第一,需积极促进银行国债市场、银行间拆借市场及企业债市场的健康、长远、可持续进步。同时,还应稳步构建更为健全的利率联动体系。这样一来,央行便可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影响市场利率,促进其可以得到更为健康的运转。第二,央行还应切实遵循“先长期后短期,先大额后小额”的基本原则,越来越放下对商业存贷款利率的直接干涉。另外,还需进一步对短期信贷增长的速度推行有效控制,从而尽量降低短期冲击给国内经济带来的影响。以上海自贸区金融试点改革为例,上海自贸区在金融改革过程中主要采取如下做法:(1)开放自贸区与国外市场的资金自由流通途径;(2)放宽自贸区企业和个人投筹资的外汇兑换自由度;(3)鼓励外贸用人民币;(4)放松对筹资出租机构的各种资金用限制;(4)进一步开放保险市场;(5)利率市场化先行一步;(6)在区内允许设立民营金融机构。上述做法均在一定量上促进了人民币的市场化利率达成,利于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达成,利于促进中国的金融改革进步。
(二)改革汇率规范
现阶段中国金融改革的任务主要为:(1)提升金融体系配置资本的效率;(2)促进金融体系愈加有效地服务于实体经济;(3)促进金融体系对经济结构转型与升级的支持用途等。要切实达成上述金融改革目的,需要有些放矢地对现行汇率规范进行改革。研究表明,放开浮动区间是人民币汇率规范的改革方向,要体现出政府在平时管理中对汇市的干涉在渐渐降低,但其汇率管理能力却没减少的如此一种格局。从中期来看,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形成机制越透明,其就与市场化浮动越接近。不断扩大的汇率浮动区间可以在一定量上减少货币当局对汇市的干涉重压,可以为外汇管理规范的改革开辟出更为广阔的操作空间。近年来,中国的外汇管理原则已经达成了从“宽进严出”到“双向均衡管理”的转变,并且,对其的行政管制也在越来越降低,另外,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间、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间与机构与个人间的差别待遇正在越来越被取消。
(三)打造国际金融中心
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能够帮助全方位提高中国金融体系的效率。在人民币国际化的大背景下,为更好促进国内金融改革进步,需要尽快打造和健全国际金融中心,进而以国际金融中心为基点,有些放矢的进行金融改革。笔者觉得,国内除去对以香港为主要代表的离岸金融中心进行培育以外,将来还应该积极主动地在诸如深圳与上海等金融?h境相对较为发达的内陆城市培育更多的在岸金融中心,以此来对外贸人民币业务进行推广,目前,深圳的前港、上海的外高桥就能成为其培育的种子。相较香港而言,上海和深圳这两个城市在外贸人民币业务进步方面,可能面临的瓶颈会小不少,规范障碍是其最主要的缺点。亚洲的各金融市场势必会为了争取到金筹资源而展开十分激烈的角逐,于人民币这一资产及其有关业务而言,也是这样。就现在看来,除去国内香港和日本东京这两大传统金融中心以外,首尔、新加坡、迪拜与吉隆坡等大都市对投资者、金融中介、金融服务机构与金融人才等的吸引力也在逐年增加。以深圳与上海为代表的境内金融中心城市所体现出来了得天独厚的人民币业务进步优势,大概使其成为拓展人民币外贸业务的国际金融中心的基础。
(四)资本项目开放 笔者觉得,在将来国内稳步达成对资本项目的越来越开放,无疑是扩大金融改革成功、提升资产全球化配置效果、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应然的道路。比如,在《关于金融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建议(2013)》中,最大的闪光点无疑是资本项目开放。资本项目开放涉及的范围较多,包含金融改革与革新的多个范围,涵盖了如下几个要紧层面:(1)风险监控;(2)外汇管理;(3)利率市场化;(4)人民币外贸用;(5)投筹资汇兑;(6)涵盖账户体系等。
研究表明,资本账户开放应具体包含如下要紧内容:(1)资本账户项目下的货币可兑换。这里所说的主如果政府对本国居民与非本国居民的资本买卖不予限制。允许本国居民和非本国居民将货币自由兑换成国际通用货币。(2)资本市场的开放。具体至人民币证券投资买卖市场的开放。业内人士均明晰,资本账户的货币可兑换无疑是达成货币国际化的要紧首要条件,而达成资本市场的开放无疑又是货币国际化的应然条件。从世界其它各国货币的国际化进程大家不难看出,达成资本账户的开放无疑是达成货币国际化进程中势必要历程的一个要紧阶段。在将来,国内稳步开放人民币资本账户不只有益于国内金融改革进步,对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同样具备非凡意义。在将来,国内政府在资本项目开放方面应重点做好如下两个方面:(1)推进资本账户开放,加快达成资本项目可兑换;(2)“有序”提升可兑换程度,并加大宏观审慎监管。
5、结语
国内稳步推行人民币国际化的主要目的为:促进国内进出口产品尽量免受USD汇率波动所产生的一系列风险。而人民币国际化的长远目的则为:切实维护国内国际金融利益,有效应付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的很多缺点。从具体方面来看,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可尽量分散国内国际金筹资产存在的风险,防止遭受紧急金筹资产损失。非常重要的是,人民币国际化的稳步达成可有效防止美国失信行为的损害。中国经济在近期几十年获得的收获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正是这种经济的飞速发展,越来越推进着人民币走向了国际化舞台。不能否认的是,人民币国际化的达成会对目前的国际货币体系导致极为深远的影响。并且,无论从货币结算范围,还是储备货币潜在功能发挥的范围来看,人民币国际化都与国内的金融改革有着很密切的关系。大家要通过对这类关系的剖析,发现其中所隐藏的风险隐患,积极通过市场化利率、改革汇率规范与打造境内国际金融中心等手段来促进其健康稳定的进步。